top of page

講師與課程

發文圖.zip - 27.png
發文圖.zip - 27.png

講題

成為作家

分享個人經驗,在生活的帶領下從上班族轉變為作家的過程。

・「作家」是什麼? 

・「寫作」是什麼? 

・ 你要的是什麼? 

・ 你實際上是什麼?

主講

江鵝

1975年生於台南。輔仁大學德文系畢業。曾經是上班族,現在是自由寫作者,並從事人類圖分析。曾入選台灣九歌年度散文選,獲選林榮三文學獎散文佳作,著有散文集《俗女養成記》、《俗女日常》。

江鵝.jpg
發文圖.zip - 27.png

講題

法律的極限,故事的起點

以《童話世界》、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為例,探討人物、故事如何形成、作者的意念如何埋藏於故事之中並打動讀者;小說、劇本以及影像的歷程——文字如何幻化出各種不同可能。

主講

唐福睿

於臺灣取得法律碩士學位,並以律師為業五年後獲得教育部公費獎學金,赴美國加州藝術學院(CalArts)攻讀藝術創作碩士,主修電影導演。


得益於法學訓練及訴訟經驗,擅長以寫實手法描繪法律制度下的人性困境。首部編導電影《童話•世界》以權勢性交為主題,獲選為臺北電影節閉幕片,入圍包括最佳影片、最佳編劇等六項大獎;另創作小說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探討死刑與族群,榮獲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首獎,成書後再獲台灣文學獎蓓蕾獎、金鼎獎、台北國際書展大獎。 爾後親自改編並執導同名影集,再獲金鐘獎十六項提名,最終取得最佳影集、最佳編劇、最佳人氣等七項大獎。

唐福睿.jpg
發文圖.zip - 27.png

講題

聖上出恭中!

茅房裡的漢語世界

以語言學角度討論漢語中的廁所話題,包括廁所名稱由來、廁所打油詩與故事、各式廁所標誌以及各種特色廁所等等。

主講

宋韻珊

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,研究領域涵蓋聲韻學、語言學、語言與文化。

「髒東西—東西方的詈罵語」課程授課教師。

宋韻珊.jpg
發文圖.zip - 27.png

講題

文學v.s.珍奶

從地方實踐回望傳統經典

​「經典」是什麼?「文學」有用嗎?如果有人跟你說:喜歡讀經典文學,就跟喜歡喝珍珠奶茶一樣,那我們可以說經典文學只不過跟珍珠奶茶一樣重要嗎?(或是⋯⋯珍珠奶茶對某些人更重要?)這堂課我們不高談闊論,不好高騖遠,要談經典與文學,我們先從「它們」到底能不能打贏珍珠奶茶開始⋯⋯從自由工作者、創業家、公司老闆到實驗學校校長,本課程將從這些「實務」經驗中,帶領各位回頭思考「文學」、「經典」之於生命,到底可以「拿來幹嘛」?

主講

陳茻

政大中文所。現代私塾「與點堂」創辦人、偏鄉書店實驗學校「野渡書屋」創辦人,著有《地表最強國文課本》二冊。

DSC04774-編輯拷貝.jpg
發文圖.zip - 27.png

講題

創作會讓我好過一點嗎?

你為什麼創作?是真的有故事想說,還是想要成為一位作者? 創作是一種療癒,還是一種揭露傷疤?創作能讓我的悲傷變得可以忍受,還是更加殘酷? 我想討論關於創作初心的問題(如果還不算太遲的話。)

主講

鄧九雲

演員、編導、作家。政治大學韓文與廣告雙學位,英國East 15表演碩士。表演作品涵蓋影像、劇場,遍及臺港中。18歲從模特兒出身,20歲轉戰演員,30歲跨界文字書寫與展演策劃,發表「小說聚場」系列作品,持續探索故事語言的多樣可能性。

 

散文作品《我的演員日記》;短篇小說《用走的去跳舞》、《暫時無法安放的》、《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》、《女兒房》。以長篇小說《女二》榮獲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大獎首獎。

2303_P12_02.jpg
發文圖.zip - 27.png

講題

如何飲食?怎樣文學?

在臺灣,當「大師」非常容易,常見朋友間互相戲稱大師,也不乏自稱大師、食神之流者,其實往往腹笥貧窘。 很多人聽了餐館經理說菜,就以為自己是美食家了。美食家並非資訊提供者,這年頭幾乎所有媒體都大量報導餐飲資訊,沒有人會真的缺乏。美食家也不是大胃王,更非誇耀吃過什麼昂貴食品或怪東西者。 布里亞.薩瓦蘭(Jean-Anthelme Brillat-Savarin, 1755-1826)斷言美食主義是一門大學問,集雅典之優美、羅馬之雍容、法國之精巧,並匯聚高深之設計和高超之表演於一體,熔美食之熱誠、明智之鑒別於一爐。其高貴的品質可以用美德一詞來概括,此外,它同時也為我們提供最純粹的快樂。他說:「暴飲暴食是美食主義之敵;消化不良和爛醉如泥都是罪惡,務必從美食家名單中刪除(Gourmandism is the enemy of excess; indigestion and drunkenness are offences which render the delinquent liable to be struck form off the rolls.)」。 蓋鑒賞美味必須器官的精密度,配合集中精神的能力,真正的美食家都有敏銳的心靈,和深厚的人文涵養。 品嚐美食是審美活動,不能缺乏敏銳的心靈和知識底蘊。 數十年的飲食經驗,轉換成文字書寫,累積了不算少的作品,我暫時將這些散文創作歸為飲食散文。 飲食文學是特殊的主題,精彩的書寫往往會牽動我們的生理反應,令唾液大量分泌,饑腸怒吼。

主講

焦桐

1956年生於高雄市,「二魚文化」公司、《飲食》雜誌創辦人。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,退休後專事寫作。

 

已出版著作包括散文《暴食江湖》、《味道福爾摩莎》、《蔬果歲時記》、《為小情人做早餐》,及詩等等三十餘種,作品被譯為英文、日文、法文、西班牙文在海外出版,其中日譯版《味道福爾摩莎》長居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。

1719987820856SL_6F0BFC55C526C3F37D4B398D0BADE91A.jpg

這批好「存」

實作課

從存在的荒原到創造的花園

我們是否只是光的微塵,在時光的長河中閃爍又飄零?

每一次思索,是否都是在重塑自己的輪廓?

星辰低語,帶來千百年前的微光——它是遺忘的過去,還是未曾抵達的未來?

而我,是誰?從何而來?又將去往何方?

不如將時間暫停,重繪那些既定的結局!

 

課程整體以「文本創作」出發,結合西方哲學與各國文學著作。每個小組將抽取經典文本(如加謬《鼠疫》、阿道斯.赫胥黎《美麗新世界》、夏目漱石《我是貓》、余華《活著》等)利用文學著作中的片段,提供組員創意發想,以「文本討論」的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進行思辨。課程中會有一次四-五分鐘的發表時間,型式自由不限定(劇本發表、短劇創作),只需準確傳達內容與理念即可。我們將擷取那些徘徊於終點與選擇的語句,讓思辨激盪,在角色扮演與創作之間,觸碰「存在」的本質。最終或許不為答案,只為重新定義我們是誰。

實作課

一星一意 一字一情

中國天文學與詩詞的交響

頂上蒼穹 倒映人間百物

掌中筆墨 承載千緒萬情

埋首書堆的學子們,多久沒有抬起頭仰望星空?

上有西方十二宮、有中國自古便流傳的三垣二十八宿。

占星家觀天象,知吉凶,他們如何將星辰與人世相連?

在沒有精密觀星儀器的時代,古人又是如何記錄星辰變化?

 

流星劃破長夜,載著多少人誠心許下的夢? 當失意者看不清前方的路時,便仰頭,或長嘯,或低嘆,在盈盈閃爍的星辰中找到了依託,於是科學的星空又刻上了文人的筆墨。 本課程分兩部分及實作,第一部分將帶著學員們初步瞭解中國天文學,包含三垣二十八宿,四大曆法及觀星儀器。第二部分以詩詞為主,鑒賞詩詞中星辰的寓意,一窺星辰的古典之美。實作課程為手作紙書燈,路途漫漫,我們需要一盞自己造的星。

搶救「望辰」大作戰

實作課

悠遊於文學經典之旅

在遙遠的宇宙中,有一顆名為「望辰」的星球。它的生命力源自無數閃耀的星星,這些星星如同眾多微小的生命,為望辰星帶來生機。然而,隨著時光流逝,黑暗的力量逐漸蔓延,吞噬著星空中最微弱的光芒。望辰星的星星開始逐漸黯淡,星光越來越微弱,星球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。傳聞中,星之碎片是唯一能夠抵抗這股黑暗力量,讓望辰星重新綻放出光彩的希望。唯有集齊它們,才能夠驅散黑暗。作為一名星際旅人,玩家的使命是收集散落各地的星之碎片,解開謎題,點亮星空,為望辰星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力。

 

本課程將帶領大家遨遊文學宇宙,品讀四篇經典文章,並將知識融入遊戲之中,讓大家在遊玩的同時,亦有所收穫。

實作課

zoozoozoo Zupernova

動物星球文學靈感大爆炸

Zoopernova超新星,是恆星的巨大爆炸,這種爆炸會釋放出極大的能量,使其亮度瞬間增加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倍。

 

 文學是星圖,指引我們閱讀那些來自不同時空的動物故事。 藝術是望遠鏡,我們不只閱讀,還要動手繪製屬於自己的「動物星球」——在古典扇上。 在無垠的宇宙裡,每一顆星辰都承載著獨特的故事,這堂課,讓我們的目光聚焦於萬物生息的動物星球。正如哲學家Donna J.Haraway所言「我們擦亮一面動物鏡子來尋找自我」,藉由動物文學,人類一面關照動物,一面思索人生的筆觸,以動物為鏡,思考人何以為人,自己何以為自己。

 

望辰,望見動物星球,也望見我們自己。希望動物星球帶來的反思與能量,可以讓學員的創作靈感大爆炸! 

  • 粉絲專頁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